性情
宋 王安石
性情一也。世有论者曰“性善情恶”,是徒识性情之名而不知性情之实
也。喜、怒、哀、乐、好、恶、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,性也;喜、怒、哀、
乐、好、恶、欲发于外而见于行,情也。性者情之本,情者性之用,故吾曰
性情一也。
彼曰性善无它,是尝读孟子之书,而未尝求孟子之意耳。彼日情恶无它,
是有见于天下之以此七者而入于恶,而不知七者之出于性耳。故此七者,人
生而有之,接于物而后动焉。动而当于理,则圣也、贤也;不当于理,则小
人也。彼徒有见于情之发于外者为外物之所累,而遂入于恶也,因曰情恶也,
害性者情也。是曾不察于情之发于外而为外物之所感,而遂入于善者乎?盖
君子养性之善,故情亦善;小人养性之恶,故情亦恶。故君子之所以为君子,
莫非情也;小人之所以为小人,莫非情也。彼论之失者,以其求性于君子,
求情于小人耳。
自其所谓情者,莫非喜、怒、哀、乐、好、恶、欲也。舜之圣也,彖喜
亦喜,使舜当喜而不喜,则岂足以为舜乎?文王之圣也,王赫斯怒,使文王
当怒而不怒,则岂足以为文王乎?举此二者而明之,则其余可知矣。如其废
情,则性虽善,何以自明哉?诚如今论者之说,无情者善,则是若木石者尚
矣。是以知性情之相须,犹弓矢之相待而用,若夫善恶,则犹中与不中也。
曰:“然则性有恶乎?”曰:“孟子曰‘养其大体为大人,养其小体为小人’
杨子曰 ‘人之性善恶混’是知性可以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