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论
宋 苏轼
取之以仁义,守之以仁义者,周也。取之以诈力,守之以诈力者,秦也。
以秦之所以取取之,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。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,
此孔明之所以失也。
曹操因衰乘危,得逞其奸,孔明耻之,欲信大义于天下。当此时,曹公
威震四海,东据许、衮,南牧荆、豫,孔明之恃以胜之者,独以其区区之忠
信,有以激天下之心耳。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,固非心服曹氏也,
特以威劫而强臣之,闻孔明之风,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,如此则虽无措足
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。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,有所不为,而后天下忠臣
义士乐为之死。刘表之丧,先主在荆州,孔明欲袭杀其孤,先主不忍也。其
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,不数月,扼其吭,拊其背,而夺之国。此其与曹操异
者几希矣。曹、刘之不敌,天下之所知也。言兵不若曹操之多,言地不若曹
操之广,言战不若曹操之能,而有以一胜之者,区区之忠信也。孔明迁刘璋,
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,乃始治兵振旅,为仁义之师,东向长驱,而欲天下响
应,盖亦难矣。
曹操既死,子丕代立,当此之时,可以计破也。何者?操之临终,召丕
而属之植,未尝不以谭、尚为戒也。而丕与植,终于相残如此。此其父子兄
弟且为寇仇,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!此有可间之势,不过捐数十万金,
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,然后举兵而伐之,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。孔明既不
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,又不能奋其智谋,以绝曹氏之手足,宜其屡战而
屡却哉!故夫敌有可间之势,而不间者,汤、武行之为大义,非汤、武而行
之为失机。此仁人君子大患也。
吕温以为孔明承桓、灵之后,不可强民以思汉,欲其播告天下之民,且
曰:“曹氏利汝吾事之,害汝吾诛之。”不知蜀之与魏,果有以大过之乎!
苟无以大过之,而又决不能事魏,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?呜呼!此书生
之论,可言而不可用也。